主题
专业就业前景
专业选择与就业前景密切相关,不同专业领域有着各自的发展机遇和挑战。本指南详细分析各主要专业的就业方向、职业路径和发展前景,涵盖文科、理科、工科等多个学科领域,并提供具体的行业企业信息和求职建议,帮助学生和求职者更好地了解专业对口的就业市场,制定合适的职业规划。
汉语言专业
汉语言专业的几条大方向出路
第一,研学深造:对于汉语言专业的同学来说,如果想进学校当老师,那么有些学校会有硬性学历要求,比如"研究生"以上,甚至有些学校,还会要求"本硕一致"。
第二,直接就业:可以根据两个方面来划分,一是你所具备的"技能/能力",二是你的兴趣爱好。"技能/能力"就包括:语言表达能力、文字写作能力、深度思考能力以及文学素养。那么对应的,你不仅可以去一些在线教育公司担任语文教师,还可以投递企业的"文案编辑""文字校对""行政文秘""企业宣传""企业培训讲师"等岗位;如果还具备一点数据分析能力,还可以投递新媒体运营、内容运营等相关岗位。如果在大学就已经入党的话,有些国央企的"党务专员"岗位也可以投递。
除此之外,还可以根据个人兴趣爱好来选择"自由撰稿人"或者"网文签约作家"等职业。或者做自媒体博主,例如读书博主、小说博主、写作博主、知识博主等。
对于学历不是很高,是双非院校或者非师范类院校汉语言专业毕业的同学,鱼姐有两个建议,一个是进体制内,汉语言专业在考公考编上确实有利;第二个是中小企业的文职类岗位,例如"行政文秘"岗、"文案编辑"岗等,每个公司基本都会开设文职岗位,虽然暂时进不了大厂,但可以先去中小企业积攒工作经验,一步步来。
就业准备建议
可以提前关注一些招聘网站、就业指导中心等平台。在这些招聘网站上去看汉语言专业可投递岗位的"岗位JD",了解这些岗位对你有哪些要求,进而去准备一些求职技巧和面试要点,为将来的就业做好准备。
关于教师岗位
合同制教师不会自动转为编内教师,部分地区可以择优入编,但更多地区想入编的话,还是要参加教师招聘考试。
企业文职岗位
只要中文类专业可以投递的岗位,都可以大胆报名。
学前教育
学前教育有哪些就职方向
- 幼儿园教师
- 早教机构教师
- 幼少儿艺术机构(美术/钢琴/舞蹈等)
- 中职/大专教师(需要考中职教师资格证)
- 考公考编
销售
常见销售类型
- 按照客户规模:一般分为大客户销售和中小企业销售。
- 按客户地区划分:有些公司做的是全国的生意,为了更好拓展市场,会划区分配销售人才,通常华东、华南、华中的业务会相对较好。
- 按客户行业划分:例如:餐饮行业、美容行业等。
- 按客户关系划分:分为新开销售和续费销售。
- 按产品划分:例如:抖音广告事业部、知乎事业部等等。
你和其他候选人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?
作为应聘毕业生,可能没有太多的实际销售经历,但你可以在简历中通过在校社团活动或者实习经历中的表现,向HR阐明,你是具备销售人员所需要的能力的,证明自己是个有销售潜力的新人。
至于应届生是否能去做销售这个岗位,建议你要在充分了解自身的情况下去做选择。自己是否是很有内驱力、目标感的人,是否有很强的情绪压力调节能力。要进一步明确这些,便可以在大学期间尝试一份销售的工作,去感受这份工作给你带来的"苦"与"乐",再考虑要不要找销售的工作。
新媒体运营
新媒体运营去哪些城市比较好
如果是新媒体小白,建议到一线城市发展。因为新媒体最重要的就是一手资源,且一线城市的这个行业也更注重年轻人的发展和培养。
其次是看自身性格,如果你爱挑战,能适应快节奏的工作状态,那么也建议去大城市。
最后看每个城市的特点,比如杭州,电商头部公司聚集地,就会有很多新媒体运营的岗位。
建筑
建筑专业就业方向
直接对口
- 设计院、房地产、城投、大学专业老师
- 公务员/编制(城建规划局、企事业单位基建岗)
间接对口
- 软件公司(智慧城市、智慧建筑、智能建造等方向)
- 绿色建筑/碳中和(节能咨询、绿色建材研发、绿色建筑咨询工程师)
- 展览策划(场景布置设计、艺术策展、装置设置)
- 地产公司和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
财会类
财务/会计专业素养类面试问题
- 会计的6大基本要素是什么?
- 会计的3大报表分别是什么?
- 谈谈权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的差异。
- 当金融危机出现后企业应该如何应对?
- 支出和费用的区别是什么?
- 改革企业所得税后对国内企业的影响是什么?
职业发展特点
缺点:上升机会小、待遇上升空间有限
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
就业方向
传统制造业
- 重工类企业:钢铁工业、化学、材料等(代表企业:三一重工、中联重工)
- 家电行业:结合互联网的智能家电,是就业的好方向(代表企业:飞利浦、美的)
- 医疗器械:涉及医药、机械、电子等多个行业,是一个学科交叉、资金密集的高技术产业(代表企业:西门子、强生、迈瑞)
高新制造业
- 无人机(代表企业:大疆、一电科技)
- 机器人(代表企业:科大讯飞、埃斯顿)
- 人工智能(代表企业:深兰科技、旷视科技)
汽车行业
- 传统企业(代表企业:中国第一汽车集团)
- 造车新势力(代表企业:特斯拉、蔚来、小鹏)
- 新能源电池(代表企业:宁德时代、孚能科技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