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kip to content

求职就业指南

求职就业是每个职场人必经的重要阶段,涉及职业选择、公司评估、面试技巧、offer谈判等多个关键环节。本指南全面覆盖从校招避坑到职业规划的各个方面,深入分析小公司与外包公司的利弊,详细介绍风口行业机会,并提供实用的面试准备和公司评估方法,帮助求职者建立完整的求职思维框架,做出明智的职业决策。

刚毕业能不能去小公司?

虽然现在有一些不靠谱的小公司,把一个人当成五六个人去用,另外相应的五险一金,劳动合同都不完善。但是,不能一棒子把小公司全否定了,如果能找到一个靠谱的小公司,也是能够在未来得到一个非常不错的发展的。

怎样识别好的小公司:

第一看公司的主营业务:可以去看一下这个公司的核心业务是不是高精尖科技的,拥有核心的技术壁垒,那这种公司是很容易在未来成长为巨无霸企业的,有一个好的发展前景的。

第二看哪些公司投资的:如果是一些大的投资公司投资了,说明是被看好了未来的发展,这个公司的成长性很高,目前我国比较有名的投资公司:高瓴资本,红杉资本,腾讯等。

第三看公司的融资轮次:一般情况公司融资到了B轮及以后,说明这个公司的盈利能力或者核心技术是得到了认可的,未来的发展前景也是很高的,如果你能在这家公司奋斗3-5年,对职业发展也是会有较大提升的。

所以,同学们千万不要有去了小公司人生就毁了这样的想法,学无止境,如果去了一家小的公司,要坚持学习,不断强化自己的核心技能,这样,我们在未来某一天面临选择的时候,有更多的能力拿到更好的结果。

外包公司能不能去?

首先要明白外包公司是干什么的,一般是企业为了降低成本、专注核心业务、提高人员的灵活性,会采用外包形式,主要分为人力外包和项目外包这2种

人力外包

甲方企业把原本应该自己招聘的员工,不招了,改为向外包公司采购人力服务,于是你就会被这家外包公司派遣到某家公司上班,招聘、培训、绩效和薪酬都是外包公司负责,而日常管理和工作安排则是由甲方这个企业来进行的。

虽然也经常有一些所谓被区别对待,办公福利被削减这类的说法,但是不可否认的是,通过外包公司确实是一条进入名企大厂的竞争压力更小的捷径,成功转正的机会也是真实存在的。特别是一些已经关闭或临时关闭正编岗位的大厂,先进去再说,的确也是一种选择。

要注意的是,这家企业跟外包公司采购的是这个人力,而不是你这个人,如果对你不满意,是可以要求外包公司换人的,一旦你被换了,就需要进入一个"待岗"期,你与外包公司签的劳动合同里注明待岗期的薪资,一般来说,都是所在城市的最低薪资,很多时候都是不够生活的,这是其中最大的风险点了。

项目外包

项目外包是企业把某些具体的项目外包出去,一般都是研发和营销类,这种的一般你在签劳动合同的时候会有一个明确的项目期限,而且多数情况你工作的地点并不在甲方企业,项目结束,合同终止,或者换下一个甲方,做下一个项目。

不管是哪种外包,你签订劳动合同的主体都是与第三方外包公司,而不是与用工单位签订,所以很多时候,不稳定是去外包公司最大的隐患。

应届生到底该不该去外包公司,鱼姐的建议是,一些名企大厂的长期外包岗位是可以考虑的,特别是你面对非常喜欢的公司没有正编机会的时候,你暂时没有更满意offer的时候,你想多体验几家公司或者项目方向积累经验的时候,都是可以去的,毕竟不少外包公司的薪资,还是非常有竞争力的。

未来风口行业

1. 新能源行业

新能源是个大风口行业了,从电池/光伏/风电/储能到新能源汽车。

  • 锂电行业:宁德时代、比亚迪、恩捷股份、赣锋锂业、国轩高科、亿纬锂能、欣旺达等
  • 新能源汽车行业:BYD,NIO,小鹏汽车,理想,零跑科技等
  • 国内独角兽企业:正泰新能,中伟新能源,蓝晶微生物,麦田能源,华晟新能源

2. 半导体行业

半导体应用非常广泛,几乎覆盖所有电子产品,并且涉及人工智能、5G、物联网等新兴技术的热门赛道,高薪且前景广阔。

学微电子、通信、材料、物理、计算机等专业的人可大胆投

企业参考:AMD超威、恩智浦、英飞凌、高通、TI德州仪器

3. 人工智能行业

AIAG是未来十年最大的机遇和风口,目前AIAG处于人才缺口期,岗位多薪资高。

  • 基础层代表企业:华为,阿里,百度
  • 技术层代表企业:AI四小龙,商汤,旷视,云从,依图
  • 应用层代表企业:科沃斯,大疆

4. 医疗健康

大健康未来发展不容小觑,而且有挺多细分赛道,医疗器械、健康食品、健康管理平台,而且没有那么多专业限制!

  • 互联网健康:阿里健康
  • 世界500强药企:阿斯利康
  • 国企:国药控股
  • 适合女生:华熙生物(研发护肤品)

5. 银发经济

银发经济是指与老年人相关的经济活动和产业,包括养老服务、健康保健、旅游、娱乐、餐饮等多个领域。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,健康和养老服务行业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。这个看起来冷门,但未来十年一定是个热门行业。

在银发经济赛道中,有以下几个主要领域值得关注:

养老服务

养老服务是银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,包括养老院、敬老院、老年公寓等养老设施的建设和运营。此外,老年人家庭护理、康复保健、老年医学等服务也属于养老服务的范畴。

健康保健

老年人对健康保健的需求较高,因此健康保健领域在银发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。包括各类药品、保健品、健康食品等产品的生产和销售。

旅游娱乐

老年人同样有旅游和娱乐的需求,因此旅游娱乐领域也在银发经济中占据一席之地。包括老年人旅游线路的设计和开发、老年人的娱乐设施建设和服务等。

餐饮业

老年人对餐饮的需求也较高,因此餐饮业也是银发经济的重要领域之一。包括老年人营养餐、送餐服务、餐饮管理等。

家居用品

家居用品也是老年人日常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,例如老花镜、助听器、拐杖、轮椅等产品。这些产品的需求量随着老年人口数量的增加而不断增长。

应届生校招避坑指南

1. 不了解公司和岗位

在校招这种阶段,可能投递了多个公司。在面试前一定要对公司的基本情况、业务范围、企业文化以及所申请岗位的具体职责和要求进行深入了解。这样在面试中才能展现出对公司和岗位的热情,也能更好地回答与公司和岗位相关的问题。别时间太着急了,就随便去了,现在机会本来就比较珍贵,大家一定要把握每一个面试机会。

2. 回答问题模糊或不切实际

不要为了快点给出答案,而去盲目回答问题,给一些不切实际的结论或者承诺。对于面试官的问题,一定要认真思考并给出明确、具体的回答。避免模糊其词或给出不切实际的承诺。同时,要注意回答问题的逻辑性和条理性,让面试官能够清晰地了解你的思路。

3. 过度自我吹嘘

在展示自己的能力和经历时,要避免过度自我吹嘘。真实、客观地描述自己的经历和成就,让面试官感受到你的实力和潜力。千万不要吹过头了,面试官真的能听得出哪个部分你在吹。

4. 简历怎么都过不了筛?

  • 一是因为学历硬性筛选没过:有的热门企业,设置的岗位筛选条件就比较高,也不是你简历写的不好。
  • 二是因为简历里没有岗位相关的关键词:大家可以根据岗位要求,总结出需要的岗位关键词,有针对性的修改简历再投递就行。
  • 三是因为没有相关实习经历:尽量最好是有一段实习,没有的话,就多把校园经历包装一下。

怎样判断领导是不是在压榨你?

1. 这个领导是只看重结果,还是过程和结果一起看?

有一种领导,把过程和结果看得同等重要。他们懂得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,会想办法扶你上马,而不是站在终点等你追上来。

2. 他能不能教给你干货?

所谓干货,就是具备很强指导意义的知识、技巧或建议。比如做事的方法论,比如平时工作上的小窍门,比如遇到什么情况应该怎么处理的决策机制等等。好领导能够把自己多年的经验高度概括总结,并用你听得懂的方式告诉你,帮助你快速成长,这才叫培养。

3. 当你遇到一个机会时,他是帮你还是挡你?

有意培养你的领导,他会帮你争取机会。即使你没有信心能做到,他也会不断鼓励你,给你加油打气,甚至动用自己的资源和关系帮助你。

4. 看他安排你做事的时候是什么态度?

负责任的老板,会告诉你为什么要做这个事情,这个事情会产生什么影响,以及想要把这件事做好你需要做到哪几个关键。

接受offer前有哪些事情要问清楚?

  1. 基本信息核对:Offer里面一般会写一些基本的内容,比如工资报酬,工作时间、地点、入职岗位、报到时间和携带的入职资料等,要检查相关信息是否与面试中谈的一致,出现不一致的信息,及时沟通修改。

  2. 确认规范性:确认Offer是否完整规范,防止关键的录用条件、薪酬待遇等条款发生歧义。

  3. 五险一金:提前问清楚是不是入职之后就提供五险一金,当月还是次月;公积金缴存的比例是多少,基数是否是按照实际工资来。五险一金和我们买房、医疗等息息相关,一定要问清楚。

  4. 试用期:问清合同期限、试用期的时间、试用期薪资是否打折,以及问清转正的考核方式。

  5. 工作时间:公司是单休、双休还是大小周,工作时间是几点到几点,加班费的计算方法。

  6. 培训晋升机制:入职后有没有培训?晋升机制如何?这些与自己今后在公司的成长跟发展空间有密切的关系。

  7. 及时答复:收到offer后及时给公司答复确认,形成具有法律意义的要约。

注意:很多所谓的"offer"是通过微信口头通知的,不具备法律效应。为了避免踩坑,记得要一份电子版通过公司邮箱发送的OFFER意向书。

具备这几个特点的Offer,请务必谨慎

  1. 提钱就画大饼承诺:在提到钱的时候无法正面回复,或在合同上不写清楚薪酬问题的公司,可以不考虑。

  2. 面试完当场发Offer:这种情况存在,但很少。警惕拉着你当场"签字画押"的公司,在签约前一定要仔细阅读合同条款,避免踩坑。

  3. 有劳务纠纷:一个公司如果有一两个劳务纠纷是有可能的,但如果有很多法律风险,那么就是有问题的。

  4. 负面新闻/信息:例如某公司拖欠员工工资上热搜,或者因为员工完成不了业绩,就互相掌掴,这种公司千万别去。

  5. 面试不尊重人选:现在有很多公司把压力面试,当成PUA人选的方式,实际上是不尊重人选的行为。

  6. 业务模式靠故事:说不清公司业务,只会瞎吹公司的未来一片美好,加入公司就会有非常多的机会。而实际业务模式,和公司的规模,都在发展中。

  7. 公司不大,流程不少:如果是国内的互联网公司或其他发展较快的公司,面试流程通常不会太长。大厂还好,值得等待,如果小公司,还让你等2周才二面,这样的公司也可以暂不考虑。

如何判断一家公司好坏?

1. 看行业发展状况

从市场大环境来讲,不同的行业之间存在很明显的落差,行业都有生命周期,有高峰有低谷,有朝阳有夕阳。选择一个上升中的行业就比较容易走在前面,当然竞争的压力也比较大。而有的行业,很难积累,不容易形成竞争优势,费力不讨好。

2. 看公司发展状况

看看公司是否在成长?业务、市场在扩展吗?产品是否有前瞻性?员工人数在增长吗?客户的基础在加厚吗?客户在流失吗?如果大致是肯定的,则这个公司具备成长性,在此工作辛苦是必然的,但回报是可以期待的。

3. 看公司的员工

公司老员工多吗?是骨干核心吗?他们的水平怎么样?收入高吗?他们的工作状态积极吗?是否有迅速上升的新员工(1年内的)?

4. 看上级的管理风格

差的领导可能能力不足、从不关心下属发展、爱好画大饼、遇事推卸责任、抢功一把好手,甚至是PUA高手。而好的领导是有一定的格局的,不拘泥于小节,更不会在小事上和员工斤斤计较。这样的领导,看重的是如何把你培养成团队里面有用的人,可以为团队创造价值的人,这样的领导注重你的个人发展,给你权责,教你怎么取得更好的业绩。

如何评估面试公司?

1. 从招聘启事,感受公司的第一印象

一份内容完整、职责清晰、岗位要求合理、职责与薪资匹配、薪资福利清晰的招聘启事就能给应聘者留下一个好印象。

2. 从前台,看企业形象

前台是公司的脸面,代表企业的形象。面试前仔细观察,看看前台的仪表着装、工作状态,进而再看看公司的装修情况、洗手间的整洁程度等外在环境,公司对于环境的投入代表了公司的实力和对外的形象。

3. 从HR,看公司文化

应聘者对公司的第一印象,就来自HR,HR的言谈举止里,藏着一个公司的企业文化。如果你"面试10分钟,等待2小时",你一定对这家公司没有好感。它给你的印象就是做事不守规则,敷衍塞责、对人不尊重、不专业。

4. 从面试官,看与你的契合度

很多公司的面试分多轮,如果你未来的领导来面试你,你要机多了解他,评估一下你和他的契合度。首先你可以凭借他的提问、对你回答的反馈等,看出他的专业程度。其次,可以了解这位领导的性格、工作风格、习惯。

去面试前如何查询公司基本信息?

1. 了解官网

搜索应聘公司的官网,重点关注网站上"产品/业务信息"和"新闻中心"这两个栏目。

2. 新闻搜索

查询新闻信息,了解这家公司近期的曝光情况,是不是到了新一轮融资啦,是不是产品日活过亿了,高管是否刚发表一个重要讲话等。

3. 关注公众号

关注这家公司和产品的公众号,并对一段时间内的推文进行深度分析,了解公司目前的发展情况。

4. 体验产品

体验应聘公司的产品,下载,安装,使用,记录下使用心得。

5. 查看行业报告

查看艾瑞、CNZZ、易观智库、IDC、Gartner、ChinaZ、速途网、Alexa、36Kr、i黑马、TT桔子等第三方平台关于应聘公司相关行业的数据报告。

6. 体验竞品

试用这家公司竞争对手的产品,了解卖点及功能的比较情况。如果求职者还能总结出一些业务上的见解,分分钟就能为自己加分不少。

在校生怎样做职业规划

  1. 了解行业报告:借助互联网了解相关行业报告,了解本专业就业市场需求,以及自身专业的就业前景。

  2. 寻找实习实践机会:比如学校组织的实习,校园文化活动等。切身体验下毕业后可能会从事的相关工作,在丰富自身经验和实践能力的同时,也能提前判断自己究竟适不适合这个行业。(例如汉语言专业,有的学校会自己提供一些实习岗位,有些学校则是采取直接分配的形式,把你分配到就近的一些学校。通常,本科生去初中实习,研究生会去高中实习。)

  3. 参加讲座研讨会:听听学校组织的就业相关讲座和研讨会,通过参加讲座和研讨会,去了解你这个专业未来就业的最新动态,也可以和行业专家、同学、专业课老师多多交流,获得更多认识。

  4. 关注招聘平台:提前关注一些招聘网站、就业指导中心等平台。在这些招聘网站上去看本专业可投递岗位的"岗位JD",了解这些岗位对你有哪些要求,进而去准备一些求职技巧和面试要点,为将来的就业做好准备。

分享最新校招信息,打破求职信息差